
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。从古至今太原股票配资网,读书一直是学子们用来陶冶情操、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。尤其对于那些寒门出身的孩子来说,读书更是改变生活和争取未来的关键。
在古代社会,士、农、工、商四个阶层中,士人地位最高。考取功名,金榜题名,是许多读书人的终极梦想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读书人从小就要勤奋学习,刻苦钻研。而对于那些正在启蒙阶段的孩子,古人们也精心编撰了一些书籍来引导他们学习,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。 无论是一个家族还是一个国家,文化的传承都是其生生不息的秘诀。而书籍作为文化的载体,便成了教育的最重要工具。因此,古人创作的启蒙读物,如《三字经》和《弟子规》,一直流传至今。 现如今,国学越来越受到重视。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从小接触这些蕴含着深刻哲理且朗朗上口、易于理解的经典之作,以免孩子在起跑线上落后。 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些书籍的价值。易中天曾公开表示,《三字经》和《弟子规》就像毒药一样,认为这些书籍浪费时间,不如去读安徒生童话。那么,这两本书真就没有任何价值吗? 《三字经》和《弟子规》实际上是儒家文化的延伸,它们将深奥复杂的道理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,使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记住。 《三字经》据说是宋代学者王应麟所作,他深受朱熹的影响,在隐居时撰写了这本书。作为一部三字歌诀,它不仅能帮助孩子识字,还讲述了做人的基本原则。尽管语言简练,但《三字经》涵盖了历史、人文、哲学等内容,完全符合当时倡导的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因此它能够传承千年,成为经典。书中的许多故事,如孔融让梨、囊萤映雪等,至今仍被老师和家长用来教育孩子谦让与刻苦。 《弟子规》则比《三字经》晚了很多年,成书于清代。它由秀才李毓秀编写,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儒家经典的理解。这本书用温和的语气教导孩子们学会遵守规矩,守礼待人,自它问世以来,便广受推崇。 这两本书的诞生和流传,实际上符合了当时社会的需要,也迎合了统治者对教育的期望,因为它们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思想对社会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。然而,正如王国维所说:一代有一代之文学。这些书籍虽然符合古代社会的需求,但是否仍适合现代教育,值得我们深思。就像朱元璋设立的制度,尽管当时看似完美,但明朝的历史也仅延续了276年。易中天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,有些人认为他幽默风趣、学识渊博,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半瓶水晃荡,学术不深。但无论如何,他在《百家讲坛》上的三国和秦汉系列节目,依然给观众带来了欢乐。 易中天曾是一名教师,关于教育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。有一次太原股票配资网,当一位母亲在节目中表示自己的孩子对《三字经》和《弟子规》感到厌烦时,易中天居然表示赞同。他认为,这两本书并不适合所有孩子,尤其是那些对古文毫无兴趣的孩子。他觉得,与其让孩子死记硬背这些难懂的内容,还不如让他们读些简单的童话故事,保持他们的天真和想象力。 这一番话引发了广泛的讨论。有人支持易中天的观点,认为这些古代的经典其实是封建思想的残余,不适应现代教育。毕竟,古人读这些书是因为那是他们的教育体系,而让现代孩子去理解这些思想,确实有些勉强。而也有一些人反对易中天,认为他过于偏激,认为《三字经》和《弟子规》中的孝敬父母、尊老爱幼等理念,依然是我们现代社会所推崇的,对于塑造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益。 在这种观点的争执中,有人提出,或许可以结合两方的意见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确实,无论怎样争论,都不难发现,现如今读《三字经》和《弟子规》的方式,已经偏离了最初的教育目的。最初的目标是让孩子们从这些书中体会做人道理,但如今许多孩子却反感这些内容,甚至引发家长之间的攀比,显得有些得不偿失。 在选择孩子们的课外读物时,我们应该更加慎重。教育应当从孩子的兴趣出发,如果强迫他们去读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,最终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。即便是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,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。它们是当时社会的产物,融入了许多过时的思想。 《三字经》中提到的三纲五常,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体现。它将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,限制了人的思想自由。而《弟子规》则更多地强调了对长辈的无条件顺从,几乎没有考虑到个体的自主性。这些思想在今天的社会看来,显得有些过时。 虽然这些经典书籍在历史上流传了很久,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完美无缺的。我们应当批判性地看待这些传统文化,既要汲取其中的精华,也要剔除那些过时甚至有害的部分。只有这样,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与时代接轨,得到延续。如果我们一味固守过去的观念,最终可能会被现代社会淘汰。 现在国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,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盲目追捧。对于孩子的教育,最重要的还是因材施教,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,帮助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成长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亿鑫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